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,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,将天文、农事、物候和民俗巧妙地结合,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。万物初醒,昼夜等长的春分,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
为了迎接春分的到来,小学部以“春分奥秘知多少?”为问题导向,引领学生多方位感受春分。
让我们与清小昌们一起走进为期一周的春分课程吧!
春分|游艺中的春分
“春分到,蛋儿俏”,春分竖蛋的习俗起源于四千多年前,古人认为春分这天昼夜相等,阴阳平衡,鸡蛋更容易立起来。人们也用这种游戏庆祝春天的到来,后来渐渐演变成中国民间习俗之一。在刘越老师的科学课上,清小昌们纷纷体验了富有趣味的春分竖蛋习俗。在美术老师付志伟的指导下,同学们拿起画笔在蛋壳上画下了自己眼中的春分景象。柳绿花红,融融春光,小小的蛋壳上绽放出五彩缤纷的春天。
春分|文化中的春分
古人对于春分有着深厚的感情,他们将这份喜爱寄托在诗词当中。在语文老师马赣英、孙晓彤、张子悦的带领下,同学们通过搜集、摘录有关春分的诗句,制作出精美的“小花签”,进一步感受春分,品味春光。
在春分前后,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——花朝节。人们会在这一天种花、赏花。在荆健军老师的劳动课上,每位同学都在花盆里埋下了一颗种子,种下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与希望。
春分|饮食中的春分
“驴打滚”是北京人春分饭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。按照老北京的习俗,春分品尝“驴打滚”寓意生机勃发,春意盎然。在我校食堂厨师长的指导下,清小昌们化身小厨师,与同伴分工合作,制作出了香甜的“驴打滚”,更好地理解了春分的饮食文化。
春分过后,气候温和,雨水充沛,柳岸青青,莺飞草长。在这最美的季节,让我们览春光明媚,心怀梦想,迎接所有的美好。我校小学部二十四节气课程将继续带领同学们收获节气知识,体会节气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。